欢迎来到济南中科数控设备有限公司!如有任何疑问请拨打服务电话:0531-88261828 15098819755

联系方式

  • 武经理:15098819755
  • 闫经理:13396401655
  • 王经理:13370568031
  • 吴经理:13396410988
  • 电 话:0531-88261828
  • 传 真:0531-88271828
  • 邮 箱:158217382@qq.com
  • 地 址:济南历城区董家镇曹家庄村中科数控

古稀老人为东阳木雕编故事,推动东阳木雕知识普及

   发布时间:2014-03-03

木雕知识为胎,民间传说为表。每次更新五六千字,推动东阳木雕知识在民间的普及

  要说这段时间东阳新闻网上“东阳侬社区”最红的帖子,当属《东阳木雕的故事》。从去年12月24日开始发表,小说如今的点击量已达1万余次。从网友们不断给出的评价诸如“顶”、“期待下回”、“抢沙发”、“真不错”等等,可以看出它的受欢迎程度。

  从网络传播的特点来看,这个帖子不仅毫无“雷点”,而且土得掉渣。凭这样子就能走红?这实在让人说不过去。要知道,“东阳侬社区”里的帖子极少有点击量过万的。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,帖子的作者“东土”并非“潮人”,而是位年已古稀的农民。他就是我市历史文化与谱牒文化研究者——今年70岁的徐永生。

22日,在城区兴宁路找到徐永生时,他正在自家的车库里续写《东阳木雕的故事》。一架陈旧的电脑,几本东阳地方史料,就是他全部的创作家当。

  “小说获得这么大的反响,说实话我自己也想不到。”徐永生仅初中文化程度,是典型的“土秀才”。年轻时,他当过代课教师,在江北的唐表小学分部任教。“我没有别的爱好,就喜欢看书。那时候除了毛选,可供阅读的书很少。凡是能找到的、允许流通的书,我都看,边看边做笔记。”老人说,日积月累,他做了70多本摘记,至今仍保存着。

  靠着这种特殊的自学方式,徐永生的文字水平突飞猛进。而小学、初中时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,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,使他在日后阅读各类文史书籍时相对轻松,并得以浸淫地方人文史料研究,被多家机构如市政协文史委、市谱牒文化研究会、市史志办等邀请撰稿。看他的文字,文白间杂,温厚朴实,地方人文典故随手拈来,有点超越时光的静寂感。

  “创作东阳木雕故事的想法,在我心里盘桓了很多年。”徐永生说,东阳随处可见的传统建筑和家具,都融入了木雕艺术,“小时候经常听到关于木雕的俗语和故事,某些村子甚至是整村村民都从事木雕,以今天的眼光看,就是专业村。”老人说,在他的记忆里,有些村庄专门制作“千工床”,有些则专门加工樟木箱……“这种专业村都有与之契合的俗语,用一句俗语概括这个村庄的木雕特点。可惜,这些村庄后来都改行了,这些俗语也都失传了。”老人不无惋惜地说,这让他有了收集、记录木雕文化的念头。

  “后来,我接触了不少木雕大师。他们的手艺都很高超,掌握的木雕故事也不少。但是,东阳木雕工匠十多岁就学雕花手艺,文化程度有限,基本上是‘会写不会做,会做不会写’。所以我就想,应该有个人把东阳木雕丰富的文化整理出来,传播开来。”

  2009年,中国东阳木雕城正式转型。那天,徐永生走进市场,被深深地震撼了。“这简直就是木雕构成的大观园啊!这辈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木雕精品,它们不逊于前人之作。没想到东阳木雕在这几十年间,从质量到产量,都已有了巨大飞跃!”激动不已的老人在这个“崭新的世界”面前,内心深入涌起了创作的冲动,“东阳木雕必须有与这个规模、这个水平匹配的文化。我想,还是以我的老迈之躯、简陋之文,在这方面来一番尝试吧。也许,能引来更多人关注并研究东阳木雕文化。”

然而,徐永生有块短板——他是东阳木雕领域的“门外汉”。“创作东阳木雕故事,必须让木雕知识与故事情节水乳交融。故事好编,专业难懂。”徐永生说,几年前他曾创作过长篇小说《大路朝天》,对小说整体架构已有一定经验,所以编故事难不倒他。难的是木雕知识的分解与渗透。“木雕专业知识是骨,故事是肉,要让小说做到骨肉相连,我必须了解木雕。”

  好在,徐永生的邻居里有专业人士——曾经供职于原东阳市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的李之江,就是个木雕行家。他把自己的创作计划告诉李之江,得到了对方赞赏。从此,一有空闲,徐永生就摸到李之江家听他“掰”东阳木雕,“包括行话、俗语,还有他知道的民间故事,都告诉了我。”徐永生说,这样面对面的交流,一直持续到李之江因中风住院才不得不中断。

  另一位给了徐永生帮助的是木雕从业者李云雷。1961年,全国“大办农业”,在唐表小学代课的徐永生回到老家吴宁镇潼塘大队(现吴宁街道潼塘小区)务农。“李云雷是我小时候的玩伴,1961年至1963年,李云雷在家里办了木雕作坊,我经常去找他们玩。”徐永生说,50多年前的雕花匠多在自家干活,一张木雕桌放在传统民居的走廊(又称“街沿”)上,就是一个小小的作坊。“李云雷一边干活,一边给我说些行业内的故事,比如谁做的哪件活了不起,哪个村的哪幢厅堂木雕有何特色,等等。”有时候,李云雷还会给徐永生讲解自己手中的活计,“比如说雕刻什么图案,有什么意义,准备怎么雕刻,等等。就在这样直观的讲解中,我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木雕行话。”

  1964年,李云雷到原东阳木雕总厂上班。于是徐永生又经常出入木雕总厂,结识了陆光正、徐经彬等大师级人物,还有许多木雕师傅,听到了更多的木雕故事。“每次从木雕厂回来,我就把当日听到的有意思的行话、俗语和故事,记录在本子上。”徐永生说,这种无意识的记录,在50年后竟然成了创作素材。

  “木雕总厂有位叫徐永康的师傅,因为与陆光正共事,所以对陆光正的师父楼水明情况比较熟悉。从他口中,我知道了一些楼水明的逸事。”徐永生说,《东阳木雕的故事》中男主人公“楼明亮”,就有着楼水明的痕迹。同时,徐永康给他讲了大量流传在湖溪镇后山店的木雕传说,他就把故事的发生地设在了后山店。

  去年10月,徐永生着手创作《东阳木雕的故事》。他以楼明亮落脚后山店,收徒余孝弟开始,围绕余孝弟与楼明亮之女楼小娟的爱情,把余孝弟与楼明亮父女在与后山店族长智斗的过程中,对东阳木雕融入东阳传统建筑的探索,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。“比如说牛腿,它是东阳民居中的特色建筑构件,这种构件是如何诞生的?我把它设计为楼明亮修缮后山店杜氏祠堂时,由余孝弟提出建议,并由余孝弟和楼小娟共同雕刻完成。”这样一来,不仅把牛腿在建筑中的作用解释得一清二楚,还让人对这种精美实用的木雕文化印象深刻。

  由于老人博采众长的地方文化积累,小说很有穿越的喜感。比如说冯宿兄弟发迹是在唐代,而雕花牛腿的出现据考证是在宋代,老人却把它们都置于同一时代背景中。对此他解释:“除了让人了解东阳木雕文化,我还想借机普及东阳的教育、建筑、谱牒等文化,争取让小说成为东阳人文集大成者,‘一书在手,览遍东阳’。”

《东阳木雕的故事》被徐永生放到网络上后,引起了很大反响。绝大多数人叫好,部分网友则挑出了错误之处,还有网友千方百计联系“东土”希望和他合作。对此徐永生不胜感激,“但唯有合作者,我只能谢绝,因为我有完整的创作框架,不想植入其他因素。”

  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楼秀民第一时间关注了小说,并联系上了徐永生。“东阳木雕文化的普及,正需要这样的载体。如果这部小说能创作成功并结集出版,将会是东阳木雕首部文学作品。”他鼓励徐永生把“东阳木雕文化通俗化”这项事业进行到底,并将尽力给予支持。

  然而,老人的创作遇到了“瓶颈”——木雕故事素材欠缺。“我曾阅读了东阳木雕现有的相关资料,像华德韩创作的《东阳木雕》,但是关于东阳木雕大师们的事迹介绍,实在太少了。”老人说绝大部分的人物介绍都很简略,剔去了更鲜活的个性化内容,“像木雕宗匠如楼水明、杜云松、黄紫金等人在成名过程中或者成名后,遇到过什么挫折,以及他们的应对之策;还有他们在创作、授徒过程中的逸事,都缺乏文字记载。”对于这些“野史”,老人表示只能向健在的大师们一一探询了解。

  整部小说的完成,徐永生表示将到今年底拿出初稿,大约20万字。到时他会请大师们“挑刺”,同时会努力争取出版,“我希望东阳木雕不仅仅停留于一件件鬼斧神工的精品,还应成为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。” 编辑:中科木工雕刻机

中科数控

15098819755

扫描访问我们官网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资质荣誉
企业文化
联系我们
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行业动态
技术知识
产品展厅
板式家具生产线开料机
木工开料机
石英石加工中心
雕刻机配件及刀具
应用案例
开料样品
销售网络
销售网络